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作為市政殯葬服務的執行單位,設有多個聯絡窗口與服務電話,便於市民洽詢殯葬設施使用、捐款事宜、法定申請與政策諮詢等相關事務。總處地址為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郵遞區號為106218,為主要辦公場所與行政聯繫核心。
民眾若需致電洽詢,可撥打總機電話:(02)8732-9686 或 (02)8732-9687。上述電話提供跨單位轉接服務,可依語音提示或由接線人員協助轉接至相關科室或設施聯絡窗口。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下午4時,例假日不提供現場及電話諮詢。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位於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45號,主要處理遺體入館、禮廳租用與火化業務,聯絡電話為(02)8732-9686 轉28057。館區內停車位有限,市府鼓勵搭乘大眾運輸前往處理相關事宜,並提供多條公車路線接駁。
懷愛館則為殯葬處轄下另一核心設施,承接部分行政業務與實體服務支援,如招標履約管理、殯儀設施美化、醫療廢棄物處理與保全採購事務等,亦設有對應窗口受理查詢。其他設施如富德靈骨樓、陽明山靈骨塔與臻愛樓等,皆有專屬負責單位與分機系統,於官網公告中列明詳細聯絡方式。
各科室亦設有專責業務及電話。永續殯禮課負責環保葬推廣、聯合奠祭規劃與用地管理,聯繫窗口為本處行政組之一;墓政管理課則管理公墓與靈骨塔使用登記、遷葬公告與違規取締等業務,提供民眾相關法律與申請程序諮詢。人事室則統籌人員任免、編制與績效事宜。
所有業務項目與聯絡分機皆可透過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官網查詢。網頁設有搜尋與導航功能,亦整合各項線上服務平台如禮堂申請、捐款查詢、電子輓聯與網路公祭系統,提供使用者一站式入口,提升服務便利性與效率。
本處亦設立市民當家熱線「1999」,供本市市民使用,外縣市居民撥打則請改撥(02)8732-9686,再依語音指示操作或由客服協助轉接。無論線上或電話洽詢,皆須備妥身分資訊與申請事由,以利案件即時處理。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之聯絡系統設計兼顧效率與分流,透過總機轉接、多科室協作與平台整合,形成完整的民眾服務網絡,確保在面對人生終章的重要時刻中,市民能獲得適時、清楚與專業的協助。
推薦連結:kenting2023.com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為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下轄的二級機關,主要負責全市殯葬設施營運、政策推動、服務申辦與民眾協助等業務。機關位於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與懷愛館合署辦公,行政與設施功能齊備,形成完整的服務網絡。
所轄設施包含第一殯儀館、第二殯儀館、懷愛館、陽明山靈骨塔、臻愛樓與富德靈骨樓等,涵蓋遺體處理、火化設施、納骨設施、環保葬區與禮儀空間。殯葬處以服務市民為核心,並積極因應現代化殯葬觀念導入電子化與智慧化功能。
線上申請服務網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8時,提供禮廳預約、火化爐申請、遺體處理作業、寄存費結算與火化許可證辦理等多項功能。使用者須於遺體完成進館程序後取得帳號與密碼,方可登入系統進行後續申請操作。
禮廳租用制度依設施等級與場次類型劃分,每場使用時限2至4小時不等。申請期間限定於使用日前40日內,誦經使用可於儀式前5日內提出。部分特殊場次如大殮寄棺與開弔不適用線上系統,需另洽懷愛館服務中心辦理。
殯葬處自2015年起全面推行電子輓聯制度,於第一與第二殯儀館共21間禮廳中全面實施。致贈者可登入專屬平台申請、輸入內容、選擇樣式並上傳資料,系統將於儀式當日自動播放悼詞內容,取代傳統布聯,有效減少污染與空間壓力。
配合智慧殯葬政策,臺北市亦建置「網路公祭直播平台」,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親友能透過數位連線參與追思儀式。此舉便利民眾,也反映出城市在禮俗轉型中的科技應用與文化調整。
為便利使用者,殯葬處於官網整合捐款系統、設施租用、電子輓聯與政策公告等項目,並提供多語系支援與視覺輔助。線上訂租平台支援Web ATM與信用卡支付,符合行動設備操作邏輯,使治喪程序更加簡便、效率與合規。
每逢春節與元宵期間,治喪需求顯著上升,殯葬處亦會視情況彈性加開禮廳空間與自行入殮名額。例如於114年2月13日至2月27日間,開放景行樓至孝一至三廳應對高峰期,並增加誦經與火化名額,降低民眾等候時間。
殯葬管理處對於遺體處理服務流程亦有詳細分工,包含洗身、穿衣、縫補、化妝、裝殮等,每項作業由專業團隊配合場地運作完成。申請人須備齊證件,於臨櫃或系統完成預約後,即可依程序辦理。
現行政策鼓勵使用環保葬法,管理處設有樹葬、花葬區,如富德公墓詠愛園、陽明山臻善園與落羽之丘等,均採循環使用機制。截至目前,使用人數已突破六萬人,成為市民殯葬選項主流之一。
處內組織編制約200人,分設多個課室如永續殯禮課、墓政管理課、人事室與秘書室等,專責推動節葬、聯合奠祭、違規墓地清查、預算管理、人員甄補與陳情處理等行政及業務事項。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以數位治理、制度革新與人性服務為核心目標,透過持續優化資訊系統、提升設施品質與推動簡約儀式文化,使殯葬事務不僅更有效率,也更具尊嚴與社會共識。
推薦連結:marry.idv.tw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現任處長為張世昌,職等為簡任第十職等,為整體殯葬行政系統的最高主管。其任內負責統籌全市殯葬政策推動、設施管理、業務整合與制度革新,並代表本處對外應對議會、市府、媒體及市民的各項陳情與政務溝通。
張世昌主張現代殯葬行政應兼顧效率、尊嚴與環保,推動多項系統數位化改革,包含電子輓聯、線上設施租用平台、網路公祭直播、線上信用卡捐款平台等,提升服務便利性與流程透明度。這些措施將原本繁瑣的紙本流程轉化為即時互動式申請,有效縮短民眾治喪作業時間。
在政策推動方面,張世昌特別重視殯葬文化現代化與綠色殯葬觀念普及。他強調環保樹葬與花葬的推廣價值,回應社會對於低碳生命終點方式的關注,同時破除傳統葬儀刻板印象,使殯葬不再帶有恐懼與污名,而轉為生活尊重的一環。
任內配合市政建設與服務提升,張世昌推動懷愛館二期整建與第二殯儀館空間優化,擴增禮廳容量與冷藏設施,滿足節慶高峰期間的治喪需求。其具體作為包含114年元宵節後啟用景行樓至孝廳等彈性開廳措施,展現其對現場狀況的即時反應與政策靈活度。
針對坊間關於環保葬法的錯誤傳言,如骨灰掘出後焚燒處理一說,張世昌曾公開澄清,強調此類言論毫無事實根據,北市從未執行亦絕不允許,重申尊重逝者遺體與家屬意願的政策原則。他並補充表示,若骨灰未自然分解,會延長土壤休養時間,而非進行處理性移除。
在處務領導上,張世昌與副處長及秘書共組處長室,協調各課業務執行,包括綜合企劃、殯儀管理、墓政管理、人事行政等。各課分掌設施管理、火化場營運、遷葬許可、殯葬業者稽核、消費爭議調解與公墓使用等業務,處長負責總覽並核定重大政策方向。
近年殯葬業界曾傳出貪污醜聞,前副處長王文秀因收賄護航業者遭監察院彈劾,引發社會譁然。張世昌上任後,立即整頓內部行政倫理制度,強化採購流程審核、加設內控機制與工作分層負責規範,重建機關清廉形象。
作為首長,張世昌每日需主持處務會議、出席市政簡報、接見陳情案、督導各館運作、批示文稿與預算案,確保本處所轄設施如殯儀館、納骨塔、公墓及火化場皆能依程序妥善運行,並妥善應對突發事件或社會重大議題。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在張世昌領導下,進一步擴大對外政策宣導,例如針對遺體處理時間限制、禮堂使用規範、火化許可辦法與公益捐款流程,皆透過網站公告、說明會與多媒體平台主動溝通,使民眾清楚掌握服務細節。
其主張殯葬行政的終極目標在於「讓生命最後一程走得從容與尊嚴」,並強調「用人性科技與透明制度打造人民信任的送別空間」。在市政整體生命關懷政策下,張世昌的角色不僅是機關首長,更是文化轉型與行政革新的推動者。
推薦連結:subaru-taiwan.com
臺北市殯葬工會分為兩個主要組織:臺北市殯葬業職業工會與臺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前者屬於職業工會性質,後者則為依法設立的商業團體。兩者在制度定位、會員組成與服務項目上有所區隔,分別代表勞方權益與行業自律管理的兩大面向。
臺北市殯葬業職業工會通訊地址為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204號3樓,聯絡電話為(02)2503-3017,現任理事長為鄭瑞昱。工會屬性為職業工會,會員以受雇之殯儀服務人員為主,致力於保障勞工勞動權益、爭取合理工時與薪資、提供職業安全保障與職業訓練等。
臺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則設址於臺北市大安區臥龍街188巷11號2樓,主要會員為殯儀公司業主或經營者。公會宗旨在於協調行業事務、推動同業交流、維護業界秩序與消費者權益,亦對外宣導合法執業觀念,避免民眾誤信非法仲介或黃牛。公會設有網站,公開最新公告與政策聲明。
兩會皆不涉及塔位、骨灰罐或中介買賣等業務,並多次發出聲明提醒民眾注意詐騙手法,強調公會無代收相關費用,也不參與私下交易。此舉是為維護行業公信力與防堵非法行為對消費者造成損害。
臺北市葬儀商業同業公會每年收取常年會費7000元,對於已入會滿一年度者補助5000元,入會當年度則不予補助。此機制用於支應會務行政、人員聘用與會員活動支出,並反映出穩定財務基礎對組織運作之必要性。
工會與公會皆設有會員福利制度,如獎學金申請、敬老金補助、職災慰助與法律諮詢服務,強化對會員家庭與個人之支持。部分活動如考照輔導班、技術認證訓練與政策說明會,亦列為定期執行事項,提升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與合規知識。
職業工會成員可依法參加勞保與就業保險,並享有勞基法所保障的工時與休假規定。公會成員則多屬雇主身分,對內需自主管理經營風險,對外則受市府與殯葬管理處之法規管制,雙方雖立場不同,實際上形成產業穩定的互補關係。
工會與公會皆參與殯葬制度改革與政策溝通,例如針對聯合奠祭制度、火化排程調整、環保葬區管理與電子化作業推動等議題,常扮演意見提供與民間轉譯的角色,與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建立密切互動網絡。
會員若涉及違法、違規或擾亂行業秩序之行為,公會可依章程啟動懲戒機制,包含停權、除名與公告。職業工會則依法透過工會章程召開紀律委員會,進行申訴與調解程序,維護會員間合理工作環境。
臺北市殯葬工會制度設計反映出台灣勞資雙元組織架構。兩會各自代表從業者的不同面向,透過資訊公開、制度參與與社會宣導共同構成殯葬產業的基本治理框架。制度之中不僅含括商業利益與勞動權益,也涵蓋對社會與市政政策的公共責任。
推薦連結:2026.volvo.taipei
臺北市政府自民國92年起推動海葬制度,為全台首創實施的環保葬法之一,採用火化後骨灰研磨處理並以環保棉紙袋盛裝,再放置於「安息盒」中,由家屬登船於指定海域拋灑入海。此方式回應土地有限與環保永續的社會需求,成為近年民眾越來越多選擇的殯葬模式。
申請資格不受國籍與戶籍限制,凡具備必要證明文件者皆可報名參加聯合海葬。申請人須備妥身分證正反面影本及正本以供核對,另需提供受葬者火化許可證明、骨灰(骸)遷出證明或起掘證明。如為委託他人辦理,需額外附上委託書與代辦人證明文件。
報名者最多可攜帶兩位家屬陪同登船,同行人員亦需繳交身份證影本備查。申請地點為臺北市懷愛館服務中心,或可透過電話(02)8732-9686 轉分機29639洽詢,部分流程亦可經由線上網站進行初步查詢與下載申請表單。
臺北市聯合海葬每年辦理四場次,常態時間安排為每年三月、五月、七月與九月,並與新北市、桃園市合作舉辦「北北桃三縣市聯合海葬」,擴大資源整合與社會參與度。活動場次與報名截止時間均會提前公告,超過30組報名時會依序安排船隻與載客人數。
儀式流程包含骨灰研磨、安息盒封裝、海上告別祈福與骨灰拋灑。當日由管理處安排專人帶領參與者搭乘遊艇,航行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的指定合法海域進行儀式。依照《殯葬管理條例》與施行細則,拋灑地點需避開航道、漁場與國防設施,以確保安全與公共利益。
聯合海葬全程免費,費用由市府編列公務預算支應,內容包含骨灰暫厝三十日、研磨、安息盒、登船、茶水點心、保險與船舶費用等。若申請人原有塔位,並於申請時一併遷出改行海葬,尚可依市府多元環保葬政策申請一至兩萬元不等之鼓勵金補助。
為確保儀式尊嚴與流程順利進行,現場設有導引人員、追思引言與默禱儀式,部分活動亦備有樂音背景與花瓣供家屬隨盒拋灑,營造簡約莊嚴氛圍。安息盒採用可分解材質,無毒、無塑,符合環境保護要求,沉入海底後將自然分解,完成生命與大自然的交融。
臺北市海葬制度以公開透明、制度化規劃為核心原則。相關表單如「海葬申請書」、「骨灰拋灑委託書」可於臺北市政府線上服務網站下載,並附標準作業程序與完整說明圖表,便於申請人瞭解每個環節。
參加者對此葬法普遍反應正面,多數認為此方式除節省土地與金錢成本,更象徵自由與回歸自然之意涵,避免後代因墓地維護、掃墓責任而產生心理與實質負擔。管理處亦持續透過網路公祭平台、紀念網頁與多媒體宣導,讓親屬得以遠端追思,補足無墓設置帶來的記憶空間缺口。
聯合海葬實施至今已累計上千人次參與,形成北市推動環保葬的標竿政策。透過跨縣市合作與政策常態化,臺北市成功將海葬納入公共服務架構之中,並結合環保、禮俗、數位與行政四位一體的整合機制,持續發展成為都市永續治理下的重要生命儀式選項。
推薦連結:blog.funeral2023.com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負責全市火化業務之統籌管理,主要於第二殯儀館設置火化場,共設有14座天然瓦斯火化爐,搭配7套空氣污染防治系統,系統設計結合火化與空污處理功能,有效降低污染排放,並提升整體作業安全與效率。
每日火化名單由殯葬管理處統一彙整後公告於設施資訊平台。名單依場次順序列出亡者姓名、預定火化時間與場次編號,供家屬、禮儀公司及相關單位查詢作業使用。各場次依棺木抵達先後順序進行編列,避免現場爭議與流程中斷。
火化場開放時間分為上午與下午兩大時段,第一場通常於上午8時起開始作業,後續場次依序排定,平均每日可處理近50具遺體。若遇節慶或高峰時段如農曆年前後,殯葬管理處將視實際情況機動調整場次數量與火化時段。
火化名單的資料登載程序以保守與尊重原則處理。部分資訊如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資隱去處理,僅保留必要的公開欄位供查閱。若家屬要求不公開亡者姓名,得提出申請隱藏,名單上以特殊標示處理,保障家屬隱私意願。
火化流程由殯儀館專責人員全程引導,依序完成驗棺、確認身份、送進爐室、執行火化與骨灰處理。火化結束後,由火化場人員進行骨灰收集與冷卻,再交由家屬或指定殯葬業者處理後續骨灰罐裝、納骨或運送作業。
環保設施方面,火化產生之煙氣經地下煙道排出後,依序通過熱交換器、旋風集塵機、活性碳注入系統與袋濾集塵器等設備,分層攔截大顆粒粉塵、有毒物質與微粒氣體,最終排出符合環保法規之廢氣,降低空氣污染。
若遇火化爐定期維修、年度汰換或其他設備保養情形,管理處將提前公告暫停日期與可服務容量上限,家屬可透過禮儀公司協助轉介他市火化場或調整儀程安排。近期公告指出,自114年3月20日至5月31日為火化爐汰換施工期,部分場次容量將減少。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為全國火化量最大之設施,每年處理遺體數量超過兩萬具,為確保處理品質與流程穩定,殯葬管理處同步設有火化進度查詢平台與火化爐使用即時資訊系統,提供業者與民眾查詢爐位使用情形與當日進度,減少等候與溝通落差。
家屬若需查詢火化名單,可透過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官網、現場服務窗口或委由禮儀公司代為查詢。查詢時須提供遺體姓名與火化日期,若資料有誤,則需立即更正並重新排程。此機制有助於保障程序正確性與防範錯誤處理。
殯葬管理處亦規劃火化排程自動化管理,結合人工核對與系統核算,避免因人工疏失造成爐位衝突或重複編號,提升火化安排準確度。部分爐位採用生物識別與監控設備,確保遺體與爐室對應正確,並提供錄影備查紀錄。
遺體火化完畢後可選擇骨灰罐裝納骨、參加聯合奠祭、環保花葬、樹葬或海葬等多元安置方式,家屬可依宗教信仰、個人意願與市府補助規定進行選擇。臺北市針對塔位遷出轉換環保葬法者,提供最高2萬元鼓勵金補助。
臺北市火化名單系統與火化流程設計兼顧效率、安全與尊重原則,透過設備現代化、資訊即時化與服務制度化管理,建立都市型殯葬作業標準,並持續調整配套措施以因應未來超高齡社會與多元治喪需求。
推薦連結:kenting2023.com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提供火化相關資訊查詢服務,供民眾了解火化排程、火化爐使用情況與禁止焚化物品等事項。所有資訊透過官方網站、現場服務窗口及多功能查詢系統同步提供,建立公開透明且具即時性的資訊平台。
火化查詢主要項目包括火化名單、爐位使用進度與火化場次分配。名單每日更新,內容涵蓋亡者姓名、場次順序與火化時間。市民可登入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快速查詢系統,輸入查詢日期即可獲得當日安排資訊。查詢系統頁面整合其他設施資訊,包含禮廳、冷藏櫃與寄棺室使用情形。
官方平台同時列示火化禁止焚化物品公告,明定不得置入火化爐的項目包括檀香粉、電子儀器、香水、含酒精液體、玻璃瓶、金屬製品、雨傘、皮鞋、塑膠物、橡膠製品、精裝書籍與大量紙錢等。管理處建議家屬避免攜帶不耐高溫或易爆物品,並依規定使用環保可燃材料。
火化許可證為必須申辦文件。若家屬於線上系統申請火化作業,須事前臨櫃完成火化許可證核發。系統操作時間為每日8時至20時,若逾時需待次日重新申請。申請完成後將取得爐位安排通知,依現場指示完成火化程序。
火化爐數量為14座,平均每日可安排40至60具火化作業,實際數量視節氣與高峰期彈性調整。自114年3月20日至5月31日火化爐汰換期間,管理處公告每日服務量將限縮,請民眾提前查詢並配合排程調整。
查詢方式包含三種:網站平台、自助查詢機與電話洽詢。網站平台可查詢未來場次、特定日期與爐位分配;現場設有查詢機供臨櫃民眾快速操作;亦可撥打1999市民熱線或(02)8732-9686轉接火化課分機,由專員協助解答。
部分遺體若有特殊狀況,如法醫鑑定案件、無名屍處理或需冷藏延後火化者,其火化排程將由殯葬管理處另行安排,並不列入一般民眾可查詢範圍。名單中若出現「不公開」標示,表示家屬選擇隱匿姓名資訊,應予尊重。
火化查詢平台亦列示當日各場次遺體入爐時間與現場作業情形,便於禮儀公司掌握流程進度並協助家屬安排。爐位安排原則以棺木抵達順序為準,不得任意更改或插隊,所有流程需依照現場火化人員調度進行。
若家屬對火化資訊有疑義,可攜帶身分證明文件至懷愛館服務中心現場洽詢。若查詢結果與實際排程不符,可立即提出更正或補件。所有火化作業均設有錄影備查與程序紀錄,保障家屬權益並利於後續追溯。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之火化查詢制度融合實體作業與數位平台,兼顧效率、公開與人性化,為市民提供即時、正確且便利的火化資訊支持,確保整體殯葬流程順暢、莊重與合規。
推薦連結:bps.bmw-taiwan.com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依據《臺北市市立殯葬設施及服務收費標準》訂定火化服務收費機制,區分本市設籍與非設籍身分,並根據火化時間與使用項目不同提供差別費率與優惠條件。收費制度兼顧公平、效率與鼓勵環保葬法導向。
遺體火化費用依申請人戶籍地為主要區分標準。設籍臺北市者每具遺體火化費用為2,000元;若非設籍臺北市,火化費用則為6,000元。惟為鼓勵民眾採取節地與環保葬法,如樹葬、花葬或海葬等,管理處設有優惠條款。
凡於死亡翌日起7日內完成火化,並採取樹葬、花葬、海葬等環保葬法者,設籍臺北市者免收火化費用;非設籍者則享減半優惠,火化費用降為3,000元。此制度以推廣無墓地安葬為導向,同時減輕家屬經濟負擔。
骨骸火化費另依類別區分。若遺體經土葬數年後撿骨,欲進行骨灰處理再行納骨者,則適用骨骸火化費。設籍臺北市者為1,000元,非設籍者費用則視個案調整。此部分常見於墓地遷葬、重建或轉為環保葬方式時辦理。
火化費用不包含其他設施使用或服務項目,如禮廳租用、冷藏、洗身化妝、大殮、接運與骨灰罐費等,須另依項目收費標準辦理。若同時使用市立禮廳,使用費依其啟用時間與場次類型訂價,105年以後新啟用禮廳費用依基準加收1.2倍。
夜間時段(18時至次日6時)使用禮廳,費用以「減價日」標準收費,惟第四場次加場時段則仍按日間基準計價。每年禮廳使用的「原價日」、「減價日」與「加價日」於前一年度11月底前由殯葬處公告。
火化費用須於完成火化排程申請後繳納。繳費方式可透過現場臨櫃、線上轉帳或禮儀公司代為處理。若申請人符合免收條件,需主動檢具相關證明,如環保葬登記表、火化時間記錄、戶籍謄本或遷葬核准函等。
市府同步公告殯葬費用抵扣辦法,部分區域如大安區黎元里、學府里居民可依專案計畫抵扣水費,或使用回饋經費辦理部分費用減免。本制度由各里辦公室與殯葬處合作推動,需經申請審核後核定。
管理處為落實費用透明與市政服務責任,定期更新各項收費基準表與申辦須知,並公開於官方網站及殯儀館現場公告欄。民眾可透過線上查詢平台試算費用,掌握各項服務費用與可申請補助條件。
臺北市火化收費制度兼顧設籍公平原則與環保政策目標,透過合理區分與彈性減免,減輕治喪負擔並導引社會走向節地永續的生命告別形式,體現以市民為本的殯葬服務價值。
推薦連結:darli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