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殯葬市場競爭激烈,面對家屬在喪親之際需要快速尋求安心託付的服務對象,政府與民間平台針對禮儀公司的評價與排名成為關鍵參考指標。從政府公開的優良業者名單,到民間網站與社群平台整理出的口碑推薦,幫助民眾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每年辦理殯葬服務業評鑑,依據服務流程規範、專業人員配置、設施管理、客戶滿意度等項目進行考核,選出評鑑優良業者。112年度共有20家業者獲獎,這些業者除了維持服務品質,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例如提供低收家庭免費服務、慰問醫療人員、捐贈物資等,展現企業社會責任。
根據綜合網路排名與實際服務評價,目前台北市民間最受好評的五大禮儀公司依序為:
1. 台灣仁本服務集團
該公司提供多元化殯葬方案,涵蓋佛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需求,並強調客製化流程。擁有多名乙級禮儀師證照人員,專業度與制度化服務流程深獲信賴,並在Google評論維持高分。
2. 德元禮儀有限公司
為市府評鑑績優第一名的禮儀業者,由宗教系背景的專業團隊領導,擅長文化儀式與心靈關懷的整合,適合注重精神層面與儀式完整性的家屬。服務價格公開透明,並設有詳細費用試算服務。
3. 萬安生命集團
服務據點廣泛,提供24小時專線與免費諮詢,能快速回應各類治喪需求。具備高品質接體與場佈流程設計能力,重視每位往生者的尊嚴。多年來持續榮獲政府評鑑與民間好評。
4. 晶品生命禮儀
擅長整合殯葬規劃,從初期接體、塔位選擇、生前契約到儀式設計皆能一手包辦。多次入選網路禮儀推薦榜單,服務涵蓋台北、新北、桃園與基隆等地,特別適合跨縣市家庭。
5. 小冬瓜(冬瓜行旅)
強調「有溫度」的告別儀式設計,具人文藝術風格與故事禮儀特色。服務過程重視家屬心理與文化背景,提供影像記錄、紀念文創等加值服務,深受年輕族群與都會家庭喜愛。
除了以上五大推薦品牌,還有多家長期深耕本地的優質公司,例如:
誼霖禮儀社:注重政府補助協助與多元套餐設計,協助家屬有效控管成本。
金麟生命禮儀:主打費用公開透明,適合需要清楚報價與分段流程的家庭。
宜恩生命禮儀:專精西式與宗教儀式,提供信仰相關儀式與誦經服務。
阜祐事業精緻禮儀公司:服務周延,強調親切溝通與按需規劃。
評比排名不僅依據服務內容與客戶回饋,也考慮業者之合法性、公司規模與專業證照人員配置。臺灣殯葬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各家禮儀公司須完成法定登記並受市政府監督,確保市民合法權益。
根據產業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地區登記殯葬禮儀公司超過一百家,其中僅有部分業者擁有多位乙級禮儀師,具備完整儀式引導與行政規劃能力。選擇評鑑優良或網評穩定的業者,有助於確保儀式品質與服務流程順暢。
禮儀公司服務項目差異頗大,有者提供高端客製化規劃,也有提供經濟型、社福型服務。部分業者如金麟與德元提供一對一接待與現場規劃專員,全程陪伴至後續撿骨安置,讓家屬可安心送別親人。
針對政府補助與低收家庭的協助,多數排名前列業者皆設有內部機制協助辦理,包含臺北市殯葬補助、社會局急難救助與慈善團體喪葬捐助等,協助家屬降低殯葬支出壓力。
在選擇禮儀公司時,建議家屬重視以下三項指標:
一、政府評鑑紀錄:是否獲得當年度優良業者認證,代表其制度與品質穩定性高。
二、專業證照與團隊配置:是否配備合格乙級禮儀師,能提供合法、合規服務。
三、實際顧客評價:透過Google評論、PTT、Mobile01與喪禮論壇查詢過往評價與實拍案例。
臺北市禮儀公司在政策規範與產業競爭下逐漸朝專業化與客製化發展,民眾若能妥善比較與規劃,便能在悲傷時刻做出最安心與適當的選擇。選對禮儀公司,是親人最後旅程最重要的一環。
推薦連結:lexus-taiwan.com
面對親人離世的悲痛時刻,選擇一家值得信賴的禮儀公司,是完成身後事的重要一步。臺北市作為殯葬產業成熟地區,擁有眾多服務專業、項目多元的禮儀公司,不同風格與方案皆有對應選項,依據服務品質、評價、價格與文化適配性,可歸納出幾間廣受推薦的優質業者。
台灣仁本服務集團為網路排名與民間口碑常駐前列的品牌,主打全宗教、跨文化的客製化殯葬方案。可因應佛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不同信仰設計對應流程,並協助家屬安排生前契約、祭祀儀式、環保葬法等全方位服務,擅長處理大型或特別需求之喪禮案件。
金麟生命禮儀公司長年深耕北部市場,涵蓋臺北、桃園、新竹、台中等地,以「公開透明」的收費制度與細緻禮儀規劃為特色,設有固定流程表、明細報價單供家屬參閱,廣受青睞。除傳統喪禮外,也提供樹葬、海葬等綠色葬儀方案,符合永續殯葬趨勢。
晶品生命禮儀公司擅長整合多元服務與跨縣市資源,針對北部地區提供客製化告別式、火化排程、塔位代辦與寵物追思等項目。該公司團隊訓練扎實,處理緊急與特殊案件效率高,並提供親切引導與撫慰家屬情緒的服務方式。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專精佛教奠禮與宗教型儀式設計,自民國89年起屢次獲臺北市民政局評鑑為優良殯葬業者,並強調佛教儀式的文化深度與心理療癒力量。特別適合希望以傳統佛教方式辦理告別儀式的家庭,並致力推廣環保化與人性化的現代喪禮形式。
德恩禮儀有限公司整理出臺北市禮儀公司選擇的三大重點,包含禮儀師專業證照、公司規模與網路評價透明度。其本身也長年參與中式喪禮、佛道教儀式的規劃,並詳細分析第一殯儀館與第二殯儀館間之動線與費用差異,協助家屬做出最符合預算與流程安排的選擇。
淨霝生命禮儀公司則以五星Google評論獲得高度推薦,強調從「臨終諮詢」開始提供專業引導,除殯葬外也兼具生前契約與環保喪禮推廣,服務涵蓋臺北與新北。公司特別重視告別氛圍營造與環保理念整合,並透過禮儀顧問全程陪伴,減輕家屬壓力。
金寶軒為臺北地區老字號生命禮儀品牌,設有固定禮儀顧問與心理關懷系統。主打「溫馨道別、細節服務」,除人本設計外,也具備完善的宗教儀式搭配與塔位資源網絡,協助家屬妥善完成後事規劃,並減少實務流程的奔波。
和苑禮儀有限公司設有多處會館,擅長臨終前期關懷與治喪規劃,提供誦經團、靈堂設計與塔位諮詢等項目,服務流程標準化但保有彈性,適合需全流程協助的家庭。另有協助低收入戶辦理政府補助機制。
阜祐事業精緻禮儀公司擁有豐富接案經驗與彈性儀式安排能力,特別注重每一位往生者個別故事與家庭背景,協助家屬規劃樹葬、海葬等非傳統殯葬方式。其團隊風格誠懇,深受希望辦理有溫度告別式的家庭好評。
金寶山集團則結合墓園經營與禮儀服務,提供一站式整合方案。透過旗下禮儀顧問與服務專員,提供會館、墓園、禮儀全套安排,亦重視環境景觀與永續規劃,是中高預算家庭或重視安葬地點者的常見選項。
永豐生命禮儀公司則主打後續關懷服務,從靈堂布置、臨終接體到安葬後關懷皆有規劃,服務據點遍及北台灣。適合需要持續性支持與高互動性顧問服務的家屬。
建議在選擇禮儀公司時,從三個層面進行考量:
一、實體設施與場館:確認會館是否寬敞整潔,空間動線是否友善。
二、服務內容與流程細節:是否有流程表、告別式設計選項與禮儀師資格。
三、費用公開與彈性:是否提供明確報價單與可調整選項,能依家庭預算做出彈性設計。
臺北市的禮儀公司多數具備政府立案與完整服務體系,只要家屬做好功課、諮詢比較,便能為親人選擇最適合的告別旅程。這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一份敬意與紀念。
推薦連結:500.taipei
在面對至親離世的關鍵時刻,許多人第一時間選擇上PTT殯葬版與地方看板尋求過來人經驗。台北作為殯葬服務密集地區,禮儀公司選擇眾多,品質參差不齊,PPT網友針對「價格合理」、「流程透明」、「不亂加價」、「人員專業」等標準,分享了真實的推薦與避雷經驗,對尚未接觸殯葬事務的家屬具有高度參考價值。
最常被推薦的公司之一是「晶品生命禮儀公司」,其團隊在北台灣地區服務多年,擁有廣泛地點與完善訓練系統。PTT網友表示,晶品在初次接觸時就能給予清楚報價與流程規劃,且有固定禮儀師對接家屬,避免多頭馬車的混亂狀況。許多評價指出,儀式現場的安排莊重細膩,為家屬減輕不少心理負擔。
「淨霝生命禮儀公司」也獲得眾多使用者肯定,強調流程SOP化且不額外收取非必要費用,對於無宗教信仰或傾向簡約葬禮的家屬特別友善。PTT分享中有家屬提到,第一次面對親人過世時,完全不知該如何處理,淨霝從電話接洽、到遺體接運、靈堂設計與火化撿骨全程陪伴,讓他們得以全心專注在告別與懷念親人上。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冬瓜行旅(小冬瓜)」,以人文藝術化的設計為主軸,廣受年輕一代網友好評。多數用戶在PPT討論中強調,小冬瓜團隊擅長打造富有故事感與紀念性的告別儀式,並重視家屬情緒引導與視覺細節。對於想要跳脫傳統樣板儀式的人,是一項極具溫度的選擇。
「德恩禮儀公司」則受到多位網友讚賞其在佛道教儀式的專業程度,對於需安排誦經、設靈壇與道場儀式的家庭,是可靠的選擇。PTT討論指出,德恩的負責人會親自與家屬開會確認需求,且協助處理公文申請、補助辦理等行政流程,整體服務不流於形式。
「阜祐事業精緻禮儀公司」則被提及於板橋、新北地區極具口碑,其一條龍服務從設立牌位、接體到樹葬安排都能靈活執行。網友留言中提到,該公司人員溫和有耐心,能夠協助失序的家庭在混亂中穩定節奏,甚至在儀式後期仍有持續聯絡關心。
在批踢踢實業坊「funeral」與「BigBanciao」看板中,也有不少網友分享不愉快的經驗,提醒其他人避開某些未明示價格、或中途變更費用的公司。部分案例中,從初談報價12萬元一路追加至50萬元的爭議頻見,網友提醒要事先索取書面報價單,避免口頭承諾成為日後糾紛。
選擇禮儀公司時,PTT網友普遍建議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報價透明與否:是否提供完整費用明細與簽訂契約書。
二、禮儀師經驗與證照:是否具乙級禮儀師證照,熟悉儀式流程。
三、服務態度與溝通能力:是否能傾聽家屬需求並提供合理建議。
四、評價與實際案例:透過Google評論、社群文章交叉參考口碑。
五、是否主動協助行政流程:包含申請火化許可、遷出骨灰、補助申請等。
在眾多留言中,不少網友也對「選錯」的經驗感到悔恨,提醒其他人不要以「價格最低」作為唯一選擇標準,而應兼顧專業與信賴度。亦有網友推薦先至市政府殯葬管理處查詢合法立案業者名單,或優先選擇曾獲市府評鑑為優良的公司。
在無法親自勘查時,網友建議可多打幾通電話,觀察業者在語氣、流程介紹與應變說明上的應對差異。愈是臨危的時刻,愈需要一位清晰而有條理的專業人員協助處理全局,避免小錯釀成大亂。
面對生命最後一程,台北禮儀公司選擇多元且專業,透過PTT網友們的真實使用經驗與詳細建議,能幫助更多人做出合適的選擇,圓滿走完送別的路。這些分享不只是經驗的轉述,更是一種社群互助的溫度。
推薦連結:weddings-music.com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於1964年成立,位於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為全台少數設置於市中心的公立殯儀館。建館初期以服務臺北市區民眾為主,後來逐漸擴及新北、基隆等鄰近地區,是當時北部地區治喪量能最集中之場所。其附設景行廳、至孝廳、撿骨室、冰櫃區與火化區,構成完整的喪禮作業系統。
日治時期原設置於三板橋的日式葬儀堂在戰後轉為國民政府所屬設施,並於1960年代重建擴充,成為現代化殯儀服務中心。景行廳作為最大型告別式禮堂,最多可容納數百人,常作為知名人士或大型聯合公祭使用場地。至孝廳則適用於一般家庭,場次排程由市府依報名順序分配使用。
館內火化區設有多座天然氣火化爐,為臺北市早期採用自動化火化系統之典範。冰櫃區日容量超過百具,配合第一殯儀館每日火化量居全台前列,為大量殯葬案件處理之核心設施。每年清明與農曆七月期間更是火化與告別儀式高峰期,需加開夜間與週日場次。
由於場地老舊、設備更新困難與地段位於都市精華區,臺北市政府自2019年起規劃第一殯儀館搬遷計畫。2024年6月12日正式舉行灑淨法會,並於次日開始拆除作業。第一殯儀館服務60載的歷史就此劃下句點,拆除工期預計至2024年11月結束。
拆除後原址將短期作為臨時平面停車場使用,規劃設置汽車車位315格、機車128格、大客車4格,並留設約600坪公園綠地,未來可望轉型為社區開放空間。市府表示該地段開發計畫尚未定案,需視社會接受程度與都市規劃發展再議。
一殯周邊房市因設施性質長年被視為嫌惡設施,自2021年起房價已有顯著上漲,但因拆遷消息未明朗,交易量一度急凍。拆除啟動後市場反應謹慎,業界普遍視該地為都市更新潛力地段。
第一殯儀館停用後,其所有原功能已由臺北市第二殯儀館全面承接,並於2024年更名為「懷愛館」。懷愛館位於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設有景仰樓與景行樓兩大建築體,整合殯儀禮廳、行政辦公、冰存、火化與檢驗設施,是全國規模最大之公立殯葬園區。
懷愛館整體設施規劃融合現代化建築設計與綠色殯葬理念,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場域與家屬空間。市府另設有「懷恩專車」接駁巴士,自捷運站直達館區,解決交通不便與停車位不足問題,並提供線上預約與即時查詢系統。
市民原習慣以第一殯儀館作為告別式首選地點,隨著懷愛館啟用,原有功能不僅無縫接軌,更加入智慧管理與環保排放標準。火化爐設施全面升級為全新型天然瓦斯爐,廢氣經四道處理程序後排放,完全符合環保署標準。
第一殯儀館拆除作業由市府委託專業營造團隊執行,施工期間加強噪音與粉塵防治措施,並設置公告欄與施工聯絡窗口供民眾諮詢。市府強調,該案屬於都市殯葬設施功能調整與公共空間再生規劃,不涉及商業炒地。
現場拆除完成後將「曬地」兩年,暫不設施建物,目的在於讓居民心理適應與場地空間釋放。多數地方人士與議員支持此規劃方向,期盼未來能規劃成多功能開放空間,結合社區、綠地與文化場域用途。
第一殯儀館在臺北市殯葬史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承載無數市民告別與儀式的記憶。雖然拆除是都市發展的必然過程,但其歷史意義與精神象徵仍將透過紀錄保存與紀念方式延續。市府亦考慮設置碑誌與說明標示,供後人認識該地曾是生命最後一站的重要場所。
推薦連結:grille2025.com
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於2024年正式拆除後,原址轉型為名為「第一停車場」的新設施,位於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45號。停車場由市府殯葬管理處規劃,設置為臨時使用空間,具備實用機能與社區整合潛力,填補原場地拆除後的使用空窗期,並舒緩中山區交通壓力。
第一停車場總車位規劃為汽車315格、機車128格、大客車4格,並留設約600坪公園綠地,提供鄰近居民活動與休憩空間。由於位處市區核心、緊鄰捷運與公車路網,該場地不僅便民,亦具交通樞紐價值,市府因此優先將之開放為公眾停車用途。
該停車場於2025年1月29日(農曆初一)起試營運,春節期間1月29日至2月2日每日08:00至18:00提供免費停車服務。營運單位為歐特儀交通公司,營運前期提供試營運與交通管理測試,期望透過實際運行檢驗動線設計與使用效能。
停車場入口設於民權東路,出口設置在場區南側,依照單向動線導引車輛進出。場內鋪設新型瀝青與地面標線,配置智慧停車感應裝置與即時剩餘車位顯示系統,符合現代都市智慧交通建置標準。管理亭設置在中央走廊處,配備全天候監控與人員巡邏,維護車輛安全。
因場址原為殯儀館所在,部分民眾對於心理適應仍有疑慮,市府採「曬地兩年」策略,避免立即進行商業或住宅開發,降低市民反彈。拆除完成後,場地經過灑淨儀式與整地鋪面,並由市府公文公告其用途與安全說明,建立居民信任。
未來市府將依照都市計畫變更進度與居民共識,進行長期開發評估。目前初步定位以公用設施與綠地開放空間為優先用途,考慮結合周邊行天宮、林森北商圈形成文化休閒帶,並設置多功能活動廣場供社區使用。
根據北市殯葬管理處公布,第一停車場每日開放時間為08:00至22:00,停車費率為每小時40元,機車每次20元,夜間22:00至08:00段收費較低,每小時20元。身心障礙車位設有五格,靠近出入口,便於通行與上下車使用。
停車場設有電子繳費機與行動支付系統,支援信用卡、悠遊卡、LINE Pay等方式,並與臺北市智慧停車App整合,可即時查詢車位、導航引導與繳費紀錄查詢。使用者可選擇申請月租方案,月租車位以抽籤制分配,需登記北市民籍並完成線上申請。
市府亦在停車場內設置多項便民設施,包括簡易廁所、飲水台與休息椅區。場內植栽使用低碳排樹種與透水磚地面,符合永續環境設計原則。公園綠地部分預計開放予社區舉辦節慶活動與社區共餐使用。
台北市議會部分議員建議,未來可考慮將場地規劃為青年創業基地或藝文展演場地,結合停車收入與文化策展資源,創造場地活化效益。民政局表示會視居民意見與都市發展脈絡,進行中長期評估與用途轉換研議。
第一殯儀館雖已拆除,原址轉型後透過停車與綠地雙重用途延續公共服務價值,也代表城市殯葬設施再利用政策的典範。市府期盼藉此空間重塑市民對於此地的認知,從哀思轉為共享,逐步打破「嫌惡設施」的社會標籤。
停車場目前仍在逐步優化階段,未來將增設太陽能車棚、電動車充電樁與雨水回收系統,並結合周邊交通號誌進行智慧聯控。該場地也列入2026年度北市智慧交通示範區範圍之一,將持續導入創新元素與使用者回饋機制,形成市區停車新典範。
推薦連結:firefly-taiwan.com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於2024年拆除後,原址改建為臨時平面停車場,名為「第一停車場」,提供市民與往來中山區者一處便利停車空間。該停車場由市府殯葬管理處規劃設置,採用公開收費制與智慧化管理系統,收費標準依臺北市市立殯葬設施收費基準公告辦理。
第一停車場地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45號,規劃汽車車位315格、機車車位128格、大客車車位4格。除例假日與特殊活動時段外,全日開放,供自駕車輛短期停放與社區居民使用。
停車場營運初期,自2025年1月29日至2月2日(農曆春節初一至初五)實施免費停車措施,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8點至下午6點,作為市府春節便民交通政策之一。免費時段結束後,依據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公告實施正式收費。
一般停車費率為小客車每小時40元,機車每次停車收費20元。夜間22點至次日8點收費調降,小客車為每小時20元,機車維持每次20元不變。超過當日營業時間仍停留者,隔日將重新計費,採24小時計算週期。
月租車位採線上申請與抽籤制度,僅開放設籍臺北市市民登記使用。小型車月租費用為4,500元,機車月租費用為500元,身心障礙者可憑證明文件優先申請並享有費用折扣。每月名額依實際車位與申請狀況彈性調整。
停車場採用自動化收費管理系統,支援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行動支付(LINE Pay、街口支付)與信用卡付款。場內設有智慧感應裝置可即時辨識車位狀況,並透過臺北市智慧停車App顯示剩餘車位數,方便使用者即時查詢與導航。
停車場進出口規劃單向動線,入口設於民權東路,出口導向場區南側,確保高峰期車流順暢。現場設有監控系統與管理亭,安排巡邏人員全天候管理車輛秩序與安全。
身心障礙車位規劃於場區最接近出入口處,共計五格,旁設有無障礙通道與提示標誌,確保行動不便者停車與通行無礙。另設有孕婦及育兒專用車位,需貼證使用。
停車場並未設有充電樁,市府預計於2026年度第二階段升級工程中增設太陽能車棚與電動車充電站,目前處於規劃設計階段。市府表示,未來將結合再生能源與綠建築原則進行場地環境優化。
公共設施方面,場內設有無障礙廁所、簡易飲水設備與植栽綠帶區,提供停車者短暫休息使用。部分區域規劃開放為彈性社區活動場地,可供社區定期舉辦園遊會、市集或展覽活動。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公告指出,第一停車場屬暫時性空間利用,預計曬地期結束後視都市計畫與地方共識進行中長期土地再利用規劃。該區未來可能轉型為文化設施、社會福利用地或公用空間,收費政策將依未來設施性質調整。
民眾如對停車場收費與使用規則有疑問,可洽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客服專線1999或02-87329686,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08:00至16:00,並可於臺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公告與收費表單。
市府強調,第一停車場之設置非為營利使用,而是以公共便利與社區轉型為主軸,透過收費標準合理化與智慧化管理,提供市民有序、安全且公平的停車環境。使用者應遵守場內管理規定,避免違規停放與破壞設施,共同維護公共資產品質。
推薦連結:air2023.com
臺北市目前唯一開放的花葬地點為陽明山第一公墓臻善園,地處士林區仰德大道山區路段,屬於臺北市殯葬管理處轄下之自然葬專區。臻善園花葬區自110年4月1日正式啟用,基地總面積約16,000平方公尺,共規劃22個花葬區,提供12,360個花葬穴位。該園區以自然草地與四季花卉構成景觀,骨灰安置於花苗或草地下,象徵亡者回歸自然、生生不息。
花葬的核心理念為不設墓碑、不造墳、不進塔,透過火化後骨灰直接埋入土壤下方,讓骨灰自然分解,成為花木滋養來源。臻善園內栽種植物包括吉野櫻、八重櫻、流蘇、金毛杜鵑、茶花、桂花、平戶杜鵑等,根據季節呈現不同花景,塑造出一個融合自然與生命的安息環境。
臺北市對花葬推廣政策中明定不收取使用費用,並提供一萬元至兩萬元不等之環保葬鼓勵金,鼓勵市民將原本塔葬方式遷出,轉為自然葬。符合資格者須提出骨灰存放設施遷出證明或墓地起掘許可文件,並完成骨灰再處理手續(加蓋章戳並研磨),才可進行花葬申請。
申請流程包括準備申請人身分證影本與正本、火化證明或骨灰遷出證明正本,於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懷愛館服務中心臨櫃提出申請,或透過臺北市政府網站進行線上申辦(需具備自然人憑證)。若為委託申請,應附委託書與雙方證件,並檢附受葬者資料與骨灰相關合法證明。
骨灰埋設當日由殯葬處安排專人引導,依指定區塊進行花葬作業。現場不設立任何個人化碑記,但可於園區主紀念碑處由市府統一登錄姓名作為紀念。每月限定埋葬名額,建議民眾提前預約,尤其清明、農曆七月與年底祭祖高峰期間,申請數量較多。
市民可自備花苗或選擇市府指定花種,由園區人員協助種植與埋設。整體儀式簡約莊重,不開放大型公祭或祭拜活動,僅允許家屬當日簡單追思。市府強調花葬重視自然共存,儀式後禁止立碑、設牌、獻花籃或燒紙錢,並全面禁止設置個人化裝飾。
臻善園花葬區定期由市府清潔與巡護,並依植物成長與季節安排修剪作業。家屬可於一般開放時段內前往追思,但不得攜帶牲禮、供品與香燭,避免破壞自然生態。進園須遵守管理規則,違規者將取消使用權利。
花葬適用對象包括:臺北市設籍民眾、在臺北市死亡並完成火化程序者、在臺北市辦理骨灰遷出與再處理之受葬者,其他情況則需提出補充文件供市府審核認定。臺北市亦接受尚未死亡之民眾提前申請「預立環保葬意願書」,作為日後申請依據。
陽明山臻善園每日開放時間為上午八時至下午五時,全年無休,但遇天災、清潔作業或必要整修將暫停入園。市府於每年春季與秋季舉辦花葬追思會,由宗教代表主持,為安息者誦經祝禱,並邀請家屬參加,象徵對生命的尊重與感念。
搭乘捷運至士林站後轉乘公車可達臻善園,市府提供地圖與接駁資訊於官網公告。無法親至現場之民眾亦可透過線上系統填寫家屬資料,申請由市府安排代表完成安葬儀式,同樣可納入紀念名錄。
花葬制度屬於環保自然葬的一環,與海葬、樹葬、灑葬同列為臺北市積極推廣之現代殯葬政策。其具備不占土地、不造設施、低碳排放與高文化價值等優點,是都市人口密集區重要的殯葬改革方向之一。
市府表示,隨著使用率提高,將持續擴增穴位與優化場區設施,並逐步導入智慧紀錄系統,提供家屬更便捷的查詢與管理方式。市府亦鼓勵民眾生前與家人溝通環保葬意願,提前完成預立安排,減少身後家屬奔波與決策壓力。
陽明山臻善園花葬地點代表臺北市殯葬轉型的先驅樣貌,在有限都市空間中,創造出融合自然、生態與精神意涵的生命記憶場域,讓人與自然共同構築永續且尊嚴的告別方式。
推薦連結:selekt.volvo.taipei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曾位於臺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145號,地處民權東路與建國北路口,是市中心少數保留之大型公立殯葬設施。該館設立於1965年,原隸屬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於2024年正式停用拆除。
由於地點鄰近行天宮捷運站與多條公車路線,前往第一殯儀館交通便利。民眾可搭乘捷運中和新蘆線至行天宮站,再步行約10分鐘,或轉乘公車至民權建國路口站,步行至館區入口。曾服務之公車路線包括市區線237、672、民生幹線等。
第一殯儀館停用後,其地址仍作為市政規劃參考點,目前改設為「第一停車場」,繼續作為民眾使用之公共空間。該地區未來將考量改建為多功能公園或文教設施,地址紀錄仍保留於市府殯葬管理平台與都市資料庫中,供查詢與歷史紀錄使用。
推薦連結:darling.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