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儀社

臺北市第一殯儀館拆除時程與用地再利用規劃詳述

桃園樹葬補助

臺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於1964年啟用,歷經60年服務後,於2024年6月12日舉行灑淨祈福法會,並正式啟動拆除工程。拆除工作由臺北市殯葬管理處主責,預定於2024年11月前完成全區拆除與整地,展開新的都市空間規劃。

拆除儀式由市長蔣萬安、議員與當地里長共同出席,場地內最大建築「景行廳」於儀式後率先卸下銜牌,象徵第一殯儀館歷史階段正式結束。市府規劃短期內將原址作為臨時停車場與公園綠地使用,總計釋出土地約4,600坪,其中包含汽車315格、機車128格、大客車4格,以及約600坪開放草地空間。

該地拆除後採「曬地兩年」策略,暫不興建任何建物,避免市民因心理因素對舊址產生排斥與抗拒。里長與殯葬從業者表示,過渡期內以交通紓解與社區活動空間為主軸,有助於消弭居民長期以來對殯儀館設施的陰影與嫌惡印象。

市府後續將蒐集居民意見,研議中長期開發方向。現階段規劃選項包括:長照醫療設施、社會住宅、文教機構、藝文展演場地或智慧辦公空間,甚至傳出國際科技公司對此地表示興趣。市府強調,會依都市發展與民眾共識調整用途,以達成最大公共利益。

房仲業者觀察指出,自2021年起該區域房價已上漲逾10%,但交易量明顯萎縮,出現明顯惜售潮。拆除啟動後,市場預期未來利多釋出,該區可望由「嫌惡設施」翻轉為「潛力地段」,房市結構與空間利用將同步轉型。

拆除工期約五個月,期間採取封閉式作業,並加強粉塵、噪音與交通動線管制。場內灑淨儀式與工區圍設符合法規規定,並透過社區公告、網站與市政公報等方式公開進度。民政局並表示,二殯(懷愛館)目前作業流程已順利接替原有功能,全市治喪服務未因此中斷。

市府亦考慮於拆除完成後設立紀念碑誌或資訊看板,保留第一殯儀館的歷史意涵與公共記憶。殯葬業界普遍認為,第一殯儀館雖走入歷史,但其所見證的市政變遷與生命故事,值得透過文化資產方式加以記錄與傳承。

第一殯儀館的拆除並非單純的空間清除行動,而是一場都市更新與社會心理重構的過程。從嫌惡轉為共融,從封閉走向開放,正是臺北市都市治理與殯葬改革的重要實踐。這不僅是一處空間的再造,更是一段歷史的延續與一座城市記憶的轉化。

推薦連結:blog.mouse.taipei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設施概況與懷愛館轉型運作解析

喪禮回禮禮盒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位於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鄰近辛亥隧道口,設立於1978年,是臺北市政府因應都市殯葬需求擴增所設立的第二座公立殯儀館。2023年起全面轉型,並於2024年7月正式更名為「臺北市懷愛館」,成為全市唯一公立殯儀館,承接原第一殯儀館全部服務功能。

懷愛館總面積約1.5公頃,館區設有兩棟主要建築:景仰樓與景行樓。景仰樓為原二殯一期工程,於2016年完工,設有冰存設施、行政辦公室與禮廳空間;景行樓為二期工程,於2024年初落成啟用,內含新式告別式禮廳、火化爐區、相驗室與解剖中心。兩棟建築皆配備無障礙設施與現代化儀式空間。

懷愛館所設置的火化爐全面更新為天然瓦斯高效能火化系統,搭配多層次空污防制裝置,包括熱交換器、旋風集塵機、活性碳噴霧與袋濾集塵器,有效降低戴奧辛與重金屬排放,符合環保署最新排放標準。

館內設有至孝一至三廳與景行大廳等多功能禮廳,提供家屬辦理小型至中大型告別式空間。景行樓禮廳採自然採光設計,結合木質元素與白色基調,營造寧靜莊重氛圍。每間禮廳均配備靈堂設施、儀式平台與冷氣空調,提供現場祭拜、誦經與追思會使用。

懷愛館也整合撿骨作業、骨灰安置協助與殯葬補助諮詢服務,由服務中心統一窗口受理。撿骨作業區位於火化區旁設有獨立隔間,保障家屬隱私並維持儀式莊嚴。骨灰撿拾後可選擇暫放、塔位安置、樹葬或花葬等後續方案。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於每年清明與農曆七月高峰期間,會公告加開禮廳與延長使用時間,例如於114年1月20日至27日加開至孝三廳,114年2月13日至27日再擴增至孝一至三廳使用場次,並增加自行入殮名額以應對需求激增。

交通方面,懷愛館提供「懷恩專車」接駁服務,S31線由捷運新店線公館站發車,S32線由捷運文湖線六張犁站出發,S34與S35線提供至停車場與芳蘭路的接駁,平日與假日皆有固定班次,每10至15分鐘一班。自駕民眾可使用景行樓地下B3與B4停車場,備有小客車、大客車與機車位。

服務窗口設於景仰樓一樓服務中心,辦公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八點至下午四點。民眾可於現場或透過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官網完成火化預約、禮廳申請、環保葬報名等手續,亦可查詢每日火化排程與設施使用情形。

懷愛館同時為臺北市相驗暨解剖中心所在地,由法務部鑑識機關進駐,設有解剖室、樣本保存室與檢驗實驗室,支援重大刑案或非自然死亡案件之相驗作業。此區域為限制進入範圍,需由司法機關或醫療院所指示方可使用。

館區另設監視系統、消防設施與輪椅出借點,所有區域皆通過耐震與防火安全規範,館舍並與殯葬業者、禮儀公司建立即時聯繫制度,確保治喪流程順暢且無縫銜接。

懷愛館作為全市唯一公營殯儀館,不僅取代第一殯儀館原有功能,也標誌著臺北市在現代殯葬政策上邁向整合、綠能、智慧管理的新階段。未來將持續優化設施與流程,推動市民對生死議題的認識與對生命告別的尊嚴維護。

推薦連結:blog.termite.taipei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停車場設施與使用說明

喪禮飾品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愛館)位於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為全市唯一公營殯儀館。為配合服務轉移與儀式需求增長,館方全面整建館區停車設施,提供來館家屬、業者與訪客便捷、安全的停車空間。地下停車場於2023年底完工啟用,成為現代化多功能停車場範例。

館內停車空間共設563個車位,分為地下四層配置。地下1樓為機車停車區與業者作業區(如殯葬業務車輛、靈車、貨車);地下2樓則為遺體進出、館內物流及服務車輛通行區;地下3樓與地下4樓為民眾與禮儀業者使用的小客車停車區。所有車道設計皆為單向動線,避免車流交錯擁塞。

民眾進入停車場需由辛亥路三段284巷進入西側車道,依現場引導直達地下停車場入口。離場車輛分流設計:小型車與計程車可由新闢聯外道路前往大安區、信義區方向,欲前往文山區者可直行辛亥路。機車與靈車禁止使用聯外道路,須循辛亥路主幹道行駛,以維持車流秩序與尊重喪禮空間。

停車場內另設有計程車排班區,位於地面層近服務中心處,提供參與儀式後即時叫車服務。排班區設有專用候車棚與監視系統,並依照時段高峰提供交通引導人員協助維持秩序。

停車費率為小客車每小時30元,夜間時段(22:00至08:00)降為每小時20元。機車每日上限為30元,計次收費。身心障礙車位於館內平面層近出入口處設置,共設8格,持證者可享免費停車優惠。短期停車與月租申請皆可於館方官網或服務中心辦理,月租費為汽車3,800元、機車400元,每季開放登記抽籤。

為因應高峰期與特殊節日,殯葬管理處另規劃周邊停車轉乘機制。館外附設橋下停車場(辛亥高架橋下)、黎元臨時停車場、自來水處水安停車場等,共可提供額外車位超過400格。若館內滿位,民眾可停至周邊場地再搭乘S35停車場接駁專車前往館區。

懷恩專車提供免費接駁,設有五條固定路線:S31(公館捷運站)、S32(六張犁站)、S33(忠孝復興、大安、科技大樓站)、S34(古亭站)、S35(周邊停車場接駁),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時至下午4時,尖峰時段每10至15分鐘一班。

停車場全面導入智慧化系統,設有剩餘車位即時顯示牌、感應車號辨識與行動支付繳費功能,支援悠遊卡、LINE Pay、街口支付與信用卡,亦可透過臺北市智慧停車App查詢剩餘位與導航規劃。

館內停車空間照明充足、動線標示清晰,並設有緊急求援對講機、安全監控系統與消防警報裝置,全天候管理人員巡邏,確保進出車輛與家屬安全。館方亦提供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電動輪椅租借與無障礙接送點,便利參與告別式之親屬。

為維護儀式莊嚴與環境整潔,停車場禁止鳴喇叭、停放大型車輛超過指定範圍、或於場內用餐與抽菸。違規車輛將由館方依市府公告規定處理,情節嚴重者將通報交通執法單位開罰。

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另設懷愛館交通服務專線與官網查詢入口,供民眾瞭解即時停車狀況、接駁車時刻表與交通疏導公告。建議參加儀式之民眾提前30分鐘至場,避開進場擁塞時段,並依指示停放車輛以確保動線流暢。懷愛館停車場作為全市最大型殯儀館停車設施,結合智慧交通與人本規劃,為市民打造便利、安全且莊重的告別環境。

推薦連結:termites.taipei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更名「懷愛館」命名過程與社會反應

第一殯儀館捐棺線上捐款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於2024年7月22日正式更名為「懷愛館」,成為全市唯一的市立殯儀館,承接原第一殯儀館退役拆除後的全部殯葬服務功能。此次更名為北市殯葬改革歷程中一項象徵性轉變,代表從功能導向設施進化為融合情感與尊嚴的生命空間。

命名活動始於2023年11月,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對外公開徵求名稱,吸引民眾廣泛參與,共收到超過3,658件投稿。徵名活動除具宣傳推廣效果,更鼓勵市民關注殯葬議題與生命教育。參與者需提出名稱並附200字意涵說明,主辦單位評選標準包括與殯葬設施之關聯性、命名意涵、文化適切性與易於記憶性等指標。

投稿內容中除有正向、莊重風格之名稱,也湧現大量帶有諧音、惡搞與網路用語的「地獄哏」創意,如「殯雪奇緣」、「殯與火之歌」、「葬壽司」、「殯至如歸」、「天堂中繼站」等。這類名稱雖引起網路關注與討論,但在實際評選過程中全數被排除。殯葬管理處副處長陳智豪表示,名稱須能顧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化背景與家屬心理接受度,因此篩選時特別刪除含有戲謔性質與負面聯想者。

最終評選由專家學者組成的委員會決議,「懷愛館」脫穎而出。評選小組指出,「懷」代表懷念、思念與內心溫度,「愛」象徵生命之本與人際情感,兩字結合傳達出送別與思念中的尊重與美好回憶,具有普世價值且不涉及宗教爭議,是一個具包容力與文化深度的選擇。

懷愛館的命名意義在於扭轉社會對殯儀館「陰暗、恐懼、嫌惡」等負面印象,並回應現代都市中殯葬設施應具備的公共性、尊嚴性與心理療癒功能。命名揭牌儀式由市長蔣萬安主持,並邀請命名投稿者代表、在地里長與相關社福團體出席見證。

更名也象徵市府殯葬政策邁入整合化與現代化的新階段。自第一殯儀館於2024年6月停用並拆除後,第二殯儀館成為全市唯一官方殯儀據點,並完成二期工程(景行樓)啟用,整合火化、相驗、行政、禮廳與休憩空間,提供全程殯葬服務。

市府強調,「懷愛館」命名僅為整體轉型一部分,後續將推動更多生命教育、哀傷關懷與殯葬文化展演活動,使此地轉變為結合告別、紀念與文化交流的城市生命場域。未來懷愛館除維持高效率殯葬流程,也將開展與市民連結之生命儀式設計與環保葬推廣。

此次徵名活動亦成為民眾參與市政事務的成功範例。部分未入選名稱如「生命回聲」、「思源園」、「靜園」、「安行所」等,亦被納入未來其他設施與空間命名參考。市府表示會延續此種開放參與模式,拓展公共空間命名多元性與社會對話可能。

「懷愛館」之命名過程從徵集、初審、複選至揭牌,不僅是一場命名比賽,更是市民情感、文化認同與市政價值觀的實踐匯聚。最終定名成功跳脫諧音與網紅流行語,回歸對生命告別的本質尊重,也成為臺北市殯葬設施人文化與現代化結合的象徵。

推薦連結:subaru-taiwan.com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地址與交通方式說明

龍潭樹葬專區龍園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現稱懷愛館,地址為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郵遞區號106218,隸屬臺北市殯葬管理處。該地點位於辛亥隧道口西側,鄰近木柵與公館交界,屬臺北市中心南側核心區域,交通網絡完善,為市區民眾治喪及辦理告別儀式的重要場所。

懷愛館主要服務內容包括禮廳租用、火化、遺體冷藏、撿骨作業、解剖鑑識與殯葬行政手續等。因應原第一殯儀館拆除,懷愛館現為臺北市唯一公營殯儀館,承擔全市治喪服務作業。

交通方式如下:

一、公車系統

可搭乘公車至「青峰活動中心站」或「懷愛館站」,經辛亥路三段步行即可抵達。常用公車路線包括237、294、295、298、611、673、綠11、棕12、棕22等,班次密集,銜接各大捷運轉運站與市區主要幹道。

二、捷運轉乘

搭乘捷運新店線至公館站(3號出口)後,轉乘綠11公車或搭乘「懷恩專車」S31至懷愛館。

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六張犁站或辛亥站後,轉乘棕12或綠11公車亦可抵達。

另有「懷恩專車」S32線(六張犁捷運站)、S33線(大安與科技大樓站)、S34線(古亭捷運站)與S35(周邊停車場專線),提供免費接駁服務。

三、自駕與停車

自駕車可由辛亥路三段轉入284巷專用車道進入館區停車場。館內設有地下停車場B3與B4層,提供563個汽車與機車位。停車費用為小型車每小時30元、夜間每小時20元,機車計次收費,另設有身心障礙與接送區專用停車格。

四、接送與計程車服務

地面層設有計程車排班區與接送平台,供家屬儀式前後快速上下車使用。現場設有專用候車棚、叫車鈴與監控設備,並安排志工引導家屬動線。

懷愛館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8點至下午4點,火化作業、禮廳排程與行政手續皆須預約或依公告時段辦理。所有設施位置、動線規劃與進出場指引皆可於館區入口索取或至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網站查詢。市民亦可撥打1999或02-87329686洽詢交通與服務安排。

推薦連結:clean-taiwan.com

前往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愛館)交通方式詳解

殯儀館工作薪水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現稱懷愛館)地址為臺北市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位於辛亥隧道口旁,交通便利,提供多元交通路線供民眾前往。根據多方整理資訊,無論自捷運、公車或自駕前往,皆有對應方式可供選擇,以下為各種交通方式說明。

捷運轉乘路線:

一、捷運新店線(松山新店線)

可搭乘至【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出站後步行至羅斯福路三段公車站,搭乘以下任一公車:

綠11、673、棕12、棕22、237、294、295、298、611,於【臺北市懷愛館】站下車,步行約3分鐘即可抵達。

二、捷運文湖線

可至【六張犁站】,出站後轉乘公車綠11或棕12,於【臺北市懷愛館】站下車。

三、捷運板南線

可至【忠孝復興站】轉搭免費懷恩專車S33線直達懷愛館,省去公車轉乘。

四、捷運中和新蘆線

可至【古亭站】出站後轉乘公車673至【青峰里】站,步行5分鐘可至懷愛館。

五、捷運淡水信義線

可至【台電大樓站】出站後至晉江師大路口搭乘673,於【青峰里】站下車。

懷恩專車免費接駁服務:

為方便民眾往返館區,臺北市政府提供「懷恩專車」五條路線:

S31:捷運公館站(3號出口)←→懷愛館

S32:捷運六張犁站←→懷愛館

S33:捷運忠孝復興站←→懷愛館

S34:捷運古亭站←→懷愛館

S35:黎元、周邊停車場←→懷愛館

懷恩專車每日早上6:45至下午6:10行駛,平日每10至15分鐘一班,週末與例假日照常行駛。

公車路線整理:

可直達懷愛館的公車包括:237、294、295、298、611、673、綠11、棕12、棕22、藍28、277、601等,皆可於【懷愛館】或【青峰活動中心】站下車,步行約3至5分鐘抵達。

自駕路線:

從臺北市區出發可經由建國高架道接辛亥路,轉入辛亥路三段284巷進入懷愛館專用車道,館區內設有地下停車場(B3與B4層),共563格小客車與機車車位。停車場入口與出口皆設有單向動線指引,確保車流順暢與停車秩序。

自桃園、新北等地出發者可走中山高速公路或國道三號,於新店、木柵交流道下,接辛亥路直行即達。

步行與計程車建議:

距離最近之捷運站為【公館站】,由此搭乘懷恩專車或計程車最為便捷,車程約7至10分鐘,費用約150元內。若搭乘至其他捷運站如六張犁或古亭,建議搭乘懷恩專車可節省轉乘時間。

注意事項:

進入懷愛館參加告別儀式者,建議提早30分鐘抵達,以免錯過場次排程。館區內不提供長時間等候空間,若提早到達,可於館前廣場短暫停留或至服務中心等候區稍作休息。

服裝應保持莊重,避免穿著鮮豔或不合場合之服飾,以示對往生者與家屬之尊重。

臺北市政府殯葬管理處提供即時交通查詢、接駁車時刻表與火化排程資訊,民眾可透過官網或撥打1999專線查詢相關細節與變更公告。懷愛館亦設有專人服務窗口,協助交通接駁、停車查詢與殯葬相關諮詢。

推薦連結:swim2025.com

搭乘捷運前往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愛館)路線詳解

新北市殯葬處館長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現稱懷愛館,位於大安區辛亥路三段330號,鄰近辛亥隧道。若以捷運作為主要交通方式,搭配免費接駁或公車轉乘,即可輕鬆抵達館區。根據市府交通資訊與實際搭乘經驗,目前可透過六條捷運站點前往懷愛館,以下整理最常使用之捷運接駁路線。

一、公館站(捷運松山新店線)

從台北車站搭乘松山新店線往新店方向,於「公館站」下車(3號出口)。出站後可搭乘以下任一方式:

懷恩專車S31,免費接駁,約每10至15分鐘一班,直達懷愛館正門。

公車綠11、673、棕12、棕22等,於「臺北市懷愛館站」或「青峰活動中心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二、六張犁站(捷運文湖線)

於「六張犁站」出站後(基隆路出口)可轉搭:

懷恩專車S32,免費接駁至懷愛館。

公車綠11、棕12至「懷愛館」站。

三、忠孝復興站(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交會)

於「忠孝復興站」2號出口搭乘:

懷恩專車S33,經大安站與科技大樓站,直達懷愛館正門口。

四、古亭站(捷運中和新蘆線與松山新店線交會)

從「古亭站」出站後可選擇:

懷恩專車S34,路線直達懷愛館。

公車673至「青峰里」站,再步行約5分鐘。

五、台電大樓站(捷運松山新店線)

出站後前往羅斯福路三段搭乘673公車,於「青峰活動中心」或「懷愛館站」下車。

六、南港展覽館站(捷運板南線與文湖線終點)

搭乘捷運至南港展覽館站後,轉搭公車277或601至「懷愛館站」。

捷運搭乘建議:

捷運營運時間每日約06:00至午夜12:00,請注意最晚車班時間。

出站後接駁路線車程約10至15分鐘,建議參與告別儀式者提早30至40分鐘抵達。

所有懷恩專車路線(S31~S35)均為免費,僅限治喪親屬與參與者使用。

捷運轉乘優先建議順序:

1. 公館站(松山新店線),接駁選項最多,公車與懷恩專車皆可搭乘。

2. 忠孝復興站(轉乘便利),S33班次穩定且直達。

3. 六張犁站,適合南港與文山區出發者。

4. 古亭站,提供S34直達服務,接駁快速穩定。

搭配市府提供之懷恩專車,捷運成為前往懷愛館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市府亦於館區設置清楚標示,協助民眾從車站轉乘接駁,進出館區過程順暢。搭乘大眾運輸也有助減少停車壓力與交通擁堵,是治喪親屬與訪客優先選擇的交通模式。

推薦連結:cosplay-taiwan.com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機車停車規劃與使用須知

九龍殯儀館收費

臺北市第二殯儀館(懷愛館)因應全市唯一公立殯儀設施的定位,在機車停車設計上進行完整規劃與分層配置,滿足家屬、禮儀業者與訪客的停車需求。機車停車區統一設置於景行樓地下1樓(B1),總計提供385個機車停車位,為全市同類設施中規模最大的室內機車停車場之一。

館區採單一動線進出管理,所有機車皆由辛亥路三段284巷進場,沿指標至景行樓B1停車層,入口設於三山善社旁。館外原位於辛亥高架橋下的臨時機車停車空間已全面取消,機車車輛不得再於館外臨停或佔用行車道,違者將由交通單位依法取締。

館內機車停車費率為每小時10元,當日當次停車最高收費上限為20元,隔日重新計費。15分鐘內離場可享免費停車優惠,適合臨時辦理行政手續或短暫停留者使用。費用可透過悠遊卡、信用卡、街口支付、LINE Pay等多元支付方式繳納,亦可於B1層出口設置之繳費機操作。

B1停車層設有明確動線標誌與照明系統,場內並劃設8格無障礙專用機車位,配置於電梯旁邊以便行動不便者使用,另亦設有高齡友善緩坡與安全鏡面,加強進出轉彎視角。停車區全面覆蓋監視器與消防設施,並安排館區人員定時巡查,維持環境整潔與安全秩序。

因告別式時段集中於上午與中午,建議機車騎士提早20至30分鐘入場,以免高峰期出現臨停等待或動線擁塞狀況。場內設有臨時等候區與休息椅區,亦可使用電梯前往服務中心洽公或候車。

館方呼籲機車駕駛人切勿占用汽車通道、緊急車道或非劃線空間,若停放於非指定區域將由警衛通報強制拖吊。場內亦嚴禁發動機長時間運轉、卸貨作業或非法改裝車輛進入,違規者將限期改善或取消入場資格。

除B1層正式機車位外,館方亦於特殊高峰節日(如清明、農曆七月、年節)視情況開放館外周邊預備機車停車帶,並派員管制與引導,但數量有限,建議提前抵達並主動詢問現場指引人員。

如有長期停車需求,懷愛館提供機車月租位申請服務,每月費用為400元,名額有限,以季節登記與抽籤方式辦理。登記者須設籍臺北市,並檢附機車行照與身分證正本,至景仰樓服務中心臨櫃申辦。

為配合智慧交通政策,未來懷愛館將擴增電子車位辨識系統、即時剩餘資訊顯示與手機APP通知功能,整合市府交通資料平台,提升停車效率與即時查詢便利性。市民可透過臺北市殯葬管理處官網或1999市民熱線查詢即時停車資訊與進出口路線。

懷愛館之機車停車設施,結合地下空間利用、智慧化管理與友善設計,不僅提供使用者便利與安全,也實踐都市殯葬設施與生活環境共融的願景。鼓勵市民合理使用資源,配合館區秩序,共同營造莊嚴、安靜且有序的治喪空間。

推薦連結:limousine2023.com